任职情况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教授
 

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粤港澳区域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510275)
电话:(8620)8411 3489
Email: mnsmyh@mail.sysu.edu.cn

 

研究课题

根据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的设计方案,研究团队包括“百人计划”、研究员、副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成员主要聚焦以下研究方向:

1. 跨境区域的边界效应与理论模型研究

2.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政策研究

3.“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及便利化研究

4.“一带一路”沿线全球价值链位势评估与重构研究

5. CEPA升级及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

6.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研究

7.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及竞争力研究

8. 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学术发表

代表论文:

  1. 钟世川,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产率的测度及特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0,38(02):252-258.

  2. 毛艳华,杨思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168-177.

  3. Fei Choi, Chi Tin Hon, Yan Hua Mao,* and Ivan Ka Wai Lai,*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mall Economy and Diversification from a Dominant Industry: Evidence from Macao. Sustainability. 2019, 11, 1626; doi:10.3390/su11061626.

  4. 杨思维,苟露峰,毛艳华.市场分割、对外开放与城市群经济增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9(11):125-133.

  5. 任春杨,毛艳华.新时期中国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9(10):1-8.

  6. 李艳秀,毛艳华.异质性FTA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06):100-110.

  7. 张学良,陈建军,权衡,范剑勇,毛艳华.加快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19(02):80-92.

  8. 梁经伟,毛艳华,文淑惠.东亚地区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变路径研究——基于生产分割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9(03):56-70.

  9. 任春杨,张佳睿,毛艳华.推动自贸试验区升级为自由贸易港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9(03):114-121.

  10.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南方经济,2018(12):129-139.

  11. 李艳秀,毛艳华.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与价值链贸易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8(12):25-36.

  12. 孟广文,杨开忠,朱福林,毛艳华,曾智华,董晓峰.中国海南:从经济特区到综合复合型自由贸易港的嬗变[J].地理研究,2018,37(12):2363-2382.

  13. 毛艳华.自贸试验区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J].经济学家,2018(12):47-56.

  14. 梁经伟,毛艳华,李彦.论文合著视角下粤港科技合作的演变特征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12):164-171.

  15. 毛艳华,荣健欣.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04): 104-109.

  16. 毛艳华,荣健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与机制创新[J].澳门研究,2018(02):7-

  17. 梁经伟,毛艳华,江鸿泽.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05):90-99.

  18. 荣健欣,毛艳华.“一带一路”倡议下香港伊斯兰金融中心的构建[J].港澳研究,2018(02):67-77.

  19. 邴綨纶,毛艳华. 粤港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05):116-120.

  20. 毛艳华.广东自贸试验区试点改革成效与制度创新方向[J].国际贸易,2017,(06):24-28.

  21. 邴綨纶,毛艳华.港澳台与广东省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04):27-29.

  22. 毛艳华,胡斌.广东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2005-2014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1-17.

  23. 毛艳华,杨思维.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02):68-75.

  24. 钟世川,毛艳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7,(01):3-14.

  25. 毛艳华,刘小飞.“自由行”政策对澳门经济影响的评价[J].旅游学刊,2016,(12):28-40.

  26. 毛艳华,蔡敏容.城市专业化、多样化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基于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86-199.

  27. 钟世川,毛艳华.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基于要素分配参数的讨论[J].统计研究,2016,(09):22-29.

  28. 曹佳斌,毛艳华.基于公路通达性的区域经济空间关联分析——来自全国283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8):111-122.

  29. 毛艳华,荣健欣,钟世川.“一带一路”与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J].港澳研究,2016,(03):50-63.

  30. 毛艳华. 中国自贸试验区需以制度创新应对TPP挑战[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33-36.

  31. 李敬子,毛艳华,蔡敏容. 城市服务业对工业发展是否具有溢出效应?[J]. 财经研究,2015,(12):129-140.

  32. 毛艳华,李敬子. 贸易自由化是否改善了中国的贸易平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95-208.

  33. 毛艳华,胡斌.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广东省城市效率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5-12.

  34. 毛艳华,李敬子. 中国服务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J]. 经济研究,2015,(08):98-113.

  35. 李国学,毛艳华. 跨境制度匹配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理论解释[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6):75-82.

  36. 毛艳华,杨思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J]. 国际经贸探索,2015,(04):101-112.

  37. 毛艳华. “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价值与贡献[J]. 人民论坛,2015,(09):31-33.

  38. 杨本建,毛艳华. 国家科技计划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基于匹配模型的分析[J]. 南方经济,2015,(02):1-16.

  39. 毛艳华,李敬子,蔡敏容. 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特征、问题和策略[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08-115.

  40. Y. H. Mao, B. J. Yang, S. S. Li. Trend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Regional Science Policy & Practice (RSPP) , 2014, 6(4):361-381

  41. 毛艳华,姚华松. 创新型城市理论研究的发展[J]. 城市观察,2014,(03):173-185.

  42. 杨本建,毛艳华. 产业转移政策与企业迁移行为——基于广东产业转移的调查数据[J]. 南方经济,2014,(03):1-20.

  43. 毛艳华,肖延兵. CEPA十年来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效应评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60-173.

  44. 杨本建,毛艳华,安苑,万陆. 风险分担与地区专业化:中国的经验[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43-55.

  45. 张建营,毛艳华. 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实证分析[J]. 城市问题,2012,(10):2-8.

  46. 毛艳华,易中俊. 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 产经评论,2012,(01):5-21.

  47. 毛艳华,李华. 区域制造业集群的结构特征与发展策略——基于广东省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J]. 产业经济评论,2009,(04):126-138.

  48. 张宏燕,毛艳华. CEPA对内地与香港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J]. 当代港澳研究,2009,(01):41-54.

  49. 毛艳华.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内涵、路径与政策[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49-157.

  50. 毛艳华.珠三角增长模式:特征、影响与转型[J]. 广东社会科学,2009,(05):10-17.

  51. 毛艳华. 珠三角产业集群成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 学术研究,2009,(08):20-22.

  52. 毛艳华. 香港经济转型的三大难题探析[J]. 学术研究,2007,(04):38-43.

  53. 毛艳华.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J]. 经济学家,2007,(02):84-90.

  54. 毛艳华. 新时期粤港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合作[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23-128.

  55. 毛艳华. 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03-108+127-128.

  56. 毛艳华. 集群制造与新型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J]. 学术研究,2005,(01):68-72.

  57. 毛艳华. 我国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的研究[J]. 经济学家,2004,(05):63-68.

  58. 毛艳华. 珠江三角洲IT制造业的集聚机制与竞争优势[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6-10+120.

  59. 毛艳华. 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在广东的应用[J]. 岭南学刊,2004,(04):81-84.

  60. 毛艳华. CEPA与香港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4,(06):106-111.

  61. 毛艳华. 县域经济的产业定位研究[J]. 广东经济,2003,(06):23-25.

  62. 毛艳华. 珠江三角洲“南海模式”:中小企业发展特征与启示[J]. 南方经济,2003,(04):44-46.

  63. 毛艳华,郑天祥. 珠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的特征与形成机制[J]. 当代港澳研究,2000 (1) :56-59

 

评论文章

  1. 毛艳华,统筹应对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变局,《广州日报》,2020年4月13日

  2. 毛艳华,综合城市功能提升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广州日报》,2020年2月5日

  3. 毛艳华,互联互通树新标杆:澳管琴澳口岸区利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澳门日报》,2019/10/28

  4.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怎样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光明日报》2019-10-15A06版

  5.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南方日报》2019年05月06日2版

  6.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激发香港城市国际化活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27日(人文岭南,第90期)

  7.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成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光明日报,2019-02-20第A07版

  8. 毛艳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2月27日4版

  9. 毛艳华,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广州日报》2018-10-25

  10. 毛艳华,制度创新仍然是自贸区深化改革开放核心任务,《南方日报》,2018年6月4日2版

  11. 毛艳华,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进入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23日4版

  12. 毛艳华,自由港是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区,《南方日报》,2018年1月8日2版

  13. 毛艳华,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示范引领作用,经济日报,2017年11月6日

  14. 毛艳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日 11版

  15. 毛艳华,再谱“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新篇章,光明网,2017-07-02

  16. 毛艳华,深度专访:毛艳华谈香港发展变化与机遇,中评社,2017年6月9日

  17. 毛艳华,中评两会专访:毛艳华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评社,2017年3月12日

  18. 毛艳华,香港具备 “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能力和优势,光明网-理论频道,2017-06-28 

  19. 毛艳华,粤港澳合作进入制度性整合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岭南(第70期),2017年5月31日

  20. 毛艳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提升广东全球价值链地位,南方日报,2017-05-15第02版 

  21. 毛艳华,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自贸区深化改革的方向,南方日报2017-03-06第02版

  22. 毛艳华,在“一带一路”上塑造港澳新角色,经济日报,2016-12-29 

  23. 毛艳华,不忘制度创新初心 推出更多横琴经验,南方日报2016-09-13第ZC02版

  24. 毛艳华,参建大湾区促澳多元,澳门日报,2016年8月27日第A10版

  25. 毛艳华,准确领会张德江委员长在港讲话 紧紧把握“一带一路”全新机遇,紫荆论坛,2016年7-8月号

  26. 毛艳华,“一带一路”建设为香港经济转型提供新动力,中评香港网,2016年5月24日

  27. 毛艳华,推进自贸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南方日报2016年4月25日第2版(评论观点)

  28. 毛艳华,加快形成泛珠三角对外开放新优势,南方日报2016年3月21日封二

  29. 毛艳华,以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济日报2016年2月1日

  30. 毛艳华,从战略层面看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角色,紫荆论坛,2016年1-2月号

  31. 毛艳华,开放发展新理念为“十三五”粤港澳合作指明路向,南方日报2015-11-30封二

  32. 毛艳华,以制度创新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13日

  33. 毛艳华,为第三次经济转型提供动力,经济日报2015年8月22日

  34. 毛艳华,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南方日报2015-10-12封二

  35. 毛艳华,深化珠港合作提升珠三角国际竞争力,南方日报2015-08-26第ZC02版

  36. 毛艳华,高标准建设自贸区为珠三角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南方日报2015-06-08封二

  37. 毛艳华,努力打造新型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试验区,南方日报2015年04月27日观点版

  38. 毛艳华,看懂大战略,找准新机遇,澳门月刊,2015年3月号(总第218期)

  39. 毛艳华,自贸区探索与港澳创新合作,澳门日报,2014年12月20日第B01版

  40. 毛艳华,横琴助澳经济多元,澳门日报,2014年12月20日第B01版

  41. 毛艳华,区域产业分工是推动区域合作根本动力,南方日报,2014年7月21日封二

  42. 毛艳华,抓住建设“海上丝路”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南方日报,2014年5月26封二

  43. 毛艳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奠定“十二五”发展基础,南方日报,2011年01月04日,理论版(02版,观点)

  44. 依靠城市化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南方网(南方网首页>南方理论> 理论专题集> 广东民间智库> 民间智库第二期),2010年11月8日

  45. 毛艳华,广东“五个一体化”力推珠三角经济,《经济导报》(香港),2010 年第 41 期

  46. 毛艳华,ECFA与珠三角产业升级,《经济导报》(香港),2010 年第 39 期

  47. 毛艳华,推进城市化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南方日报,2010年10月18日,理论版(A10,观点)

  48. 毛艳华,增量稀释存量:广东特色的结构调整道路,南方日报,2010年5月10日,理论版(观点,封二)

  49. 毛艳华,自主创新重在核心技术突破,广州日报,2009年8月4日,理论版(A8版)

  50. 毛艳华,CEPA框架下粤港澳紧密合作多方共赢,南方日报,2009年4月21日,理论版(A13版)

  51. 毛艳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石是有效的协调机制,南方日报,2009年4月1日,理论版(A13版)

 

专著编著

  1. 毛艳华等著,《粤港澳合作四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2. 毛艳华主编,《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蓝皮书(2013-2018)》,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

  3. 李善民主编,毛艳华、符正平、林江副主编,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6-2017),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

  4. 李仲飞、毛艳华、刘运国等著,珠三角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5. 毛艳华著,产业分工、区域合作与港澳经济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6. 毛艳华著,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