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研究 咨询服务 研究生园地 国际合作与交流 数据库 资料中心 学术刊物 校园记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跟踪 > 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破5000亿元 离岸人民币急寻出口

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破5000亿元 离岸人民币急寻出口

        根据香港金管局最新公布的数字,香港人民币存款保持迅猛增长,4月底已达5107亿元。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谢涌海预计,今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1万亿。这些巨额资金何去何从?如果回流,如何避免其对内地金融体系带来冲击?

  投资出路少,限制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

  虽然目前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已经超过5000亿元,但有相当大比例是作为定期存款存在银行里,没有真正成为可投资的资金。建银国际总裁胡章宏认为,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限制,主要就表现在人民币资金的运用方面。

  建设好香港人民币的回流机制,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是提高人民币吸引力的重要步骤,也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股票及债券。“这个问题处理好,香港人民币市场就会良性发展;处理不好,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胡章宏说。

  推动人民币“体外循环”,往国际化方向发展,必须保证人民币在商品、金融交易中畅通的使用。这就要求人民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除了完善的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机制,人民币定价的金融资产种类丰富、交易活跃也非常重要。

  完善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机制,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香港有很多事情可做。胡章宏说,这包括推出创新的人民币计价产品,扩大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扩大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发行人民币定价股票,加速推出人民币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发展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等等。

       人民币“第一股”何时出现?

  当前香港的人民币产品包括定期存款、债券、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等。今年4月,香港发行首支人民币计价证券产品——汇贤房托,筹得超过100亿元资金。此后,港交所负责人也表示计划推出首支纯股权人民币股票产品,市场对此寄予厚望,但目前仍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中信证券(600030)国际是汇贤房托上市的独家财务顾问,该公司董事总经理郑卫峰表示,人民币第一股的推出,需要市场机遇。“从整体市场情况看,下半年肯定有窗口。”9月份市场将进入融资密集期,随着市场通过汇贤房托IPO对人民币产品的尝试、投资人对人民币股票产品兴趣的集聚,人气恢复,交投活跃,收益水平越来越有吸引力,第二单、第三单人民币IPO就会出现。

  不过,他也认为,纯股权产品的出现仍然面临一些障碍。

  首先是香港的人民币资金主要集中在一些大银行的私人理财客户中,散户特征明显,机构投资人的偏好还没有形成。这一点已经在汇贤房托的发行过程中得到证实。

  而且,为了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首支人民币纯股权产品,肯定会选择一家规模较大而且行业前景、盈利水平等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公司,这样市场对其才会判断比较一致,也能避免投资主体单一化。虽然到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1万亿的可能性极大,但相对于大规模的纯股权产品IPO,资金池仍偏小。在资金池较小的情况下,大量的交易也会使人民币离岸汇率大幅波动。

  当前在人民币投资产品中唱主角的人民币债券是定息产品,只适合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要使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流进来,转起来,需要更丰富的产品线,把散户资金集中到机构,机构运用到股权投资、贸易结算中去。“如果只进来了,转不起来,回流不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郑卫峰认为。

  “比较可行的一条路径,是通过扩大REITS产品,带动参与主体的增加和多元化。”随着汇贤房托价格的回调,目前的年化收益率在4.5-4.7%左右,已经比存款高很多。郑卫峰认为,资金将会慢慢入场,随着交投逐渐活跃,接下来可以再多发几个REITS产品。

     构筑离岸人民币回流的风险隔离墙

  鉴于内地与香港之间人民币资金巨大的利息差,把香港筹集的资金调往内地,用于偿还内地银行贷款或者做委托贷款都获利不菲。这也引出一个问题,对离岸人民币,到底如何监管?

  谢涌海认为,首先要区分境内人民币和境外人民币的不同性质。境内人民币和境外人民币,虽然都是人民银行发行的,但一旦流出境外,就已经是不同性质。境外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是硬通货。境内的人民币则不能自由兑换,受到国家外汇管制。所以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货币。

  “对境外人民币应该按照外汇对待。现行外汇管理制度中,什么情况下美元可以进去,境外人民币也可以进去,例如贸易支付、直接投资等。再如美元有QFII,境外人民币也可以有小QFII。至少境外人民币在回流待遇上应与美元持平。”

  对于回流到内地的人民币,应该怎么监管呢?谢涌海建议,与人民币国际化配套,应该在境内银行开设离岸账户。不过,同一家内地银行的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账户之间要构筑一道防火墙,跨越这道墙,必须外管局批准。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吸取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上世纪日本经济泡沫到顶点的时候,日本境外资金大量回流,进一步推高了境内的资产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导致破灭。亲历这一过程的谢涌海对此记忆犹新。他1989到1991年在中国银行(601988)驻日本的机构工作,他介绍,当时银行有两本日元账。一本记境内日元,一本记境外日元,境内自由外流,境外限制回流。这样的政策鼓励资金外流,同时保证了对境外日元的严格监管。

  “但是,当时日本的监管留了一个后门,后来酿成大患。外资银行在日本的分行向总行或境外联行借进日元,可以放在境外日元账,也可以放在境内日元账。这样一来,日本境内只要有人借钱,银行就可以大胆放,放完之后再从境外联行借款平仓。”这些回流的日元帮助吹大了泡沫,导致了最终的灾难。

  所以,谢涌海建议,人民币的回流机制一定要处理好,否则可能会对国内资产价格上扬火上浇油。“资本市场的开放必须循序渐进,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管理入口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2010-2016©HKMAC All rights reserved | 制作单位: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