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發展新思維 「主動」加「主導」
國家「十二五」規劃上月出台,詳述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功能定位。唐英年表示,「十二五」規劃首次加入香港獨立專章,令社會各界感到鼓舞,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如何抓緊落實各項工作。他已主持了首次跨部門的督導委員會,審視每一個部門如何能更主動和主導地配合國家的整體發展,以適時檢視各項工作的進度。
唐英年認同,落實「十二五」規劃是特區政府在餘下任期,以及跨越下一屆政府的重點工作。「我們要抓緊落實『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開始計劃如何參與『十三五』規劃的制定過程,因為中央會審視(香港)在『十二五』規劃落實了幾多項工作,有沒有充分發揮機遇?」
鞏固四支柱拓展六產業
問及特區政府有什麼新思維去發揮主導角色?唐英年說,過去政府經常提出要「主動」參與,很少用「主導」這個字眼,但他解釋,這並非代表香港走向計劃經濟,因為基本法列明香港是奉行資本主義制度。政府透過鞏固四大支柱、擴大六項優勢產業的發展空間,以配合內地的經濟發展。
唐英年認為,國家要走向富強,第三產業佔經濟總量的比例一定會增加,基於兩個主要因素:第一,面對龐大的內需市場,服務業的需求將會加大;第二,由於國家要優化產業,對優質、與國際接軌的服務業需求亦會大幅度增加,令服務業發展突飛猛進,其每年所佔經濟的增長約百分之八,相等於五十五萬億元。「個餅做大得那麼快,香港有一個黃金機遇,可以對國家發展繼續有貢獻,同時奠定香港經濟發展的將來。」
另外,中央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以及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唐英年表示,委員會下一階段開會將具體提出落實政策,例如如何進一步活化香港的四千億元人民幣,准許多些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投資者之後可以透過什麼途徑再投資內地等,以進一步深化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力推航運業多元化發展
唐英年以航運業作為例子,指出很多人對航運業前景感到憂慮,因為香港比起其他地方的增長速度較慢,「例如比較長三角、上海、鹽田,我們的增長已經很慢,相信鹽田很快就會爬香港頭,大家會憂慮,更有行家說,跨境貨櫃業司機很快有老化的現象,因為很少年輕人入行,看不通前景……」
唐英年認為,大家要跳出框框去看航運業的前景,因為航運業不只是處理貨櫃,而是可以走向更高增值的服務業,現時世界上有四大船舶登記中心,分別是巴拿馬、利比亞、馬歇爾群島和香港,其中只有香港提供真正的航運服務業,所以政府可以更主導地促進航運業務多元化,大力發展仲裁、融資、保險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