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研究 咨询服务 研究生园地 国际合作与交流 数据库 资料中心 学术刊物 校园记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媒体采访/交流视频 > 2008年5月12日黎熙元教授接受相关点心卫视采访

2008年5月12日黎熙元教授接受相关点心卫视采访

        2008年5月,中心黎熙元副教授接受香港点心卫视“跨越珠三角”栏目的邀请,就粤港澳三地人才流动发表看法。以下是采访记录:

关注粤港澳 人才行得通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是世人眼中海阔凭鱼跃的人才港。但是有调查显示,在2007年,香港至少缺乏10万以上的高等教育人才,而且这个数字还有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澳门经济已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随着一些大型会展场地落成启用,澳门会展的数量飞速增长,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管理运作等跟不上发展,亦成为澳门会展业发展的巨大障碍。面对人才的流失,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已经意识到输入人才的必要性,2007年底,香港特区政府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一共批准了17,855人进入香港,而澳门有关机构正积极筹建会展等行业的人力资源资料库,希望能够通过引进外来技术人员解决人才不足的情况。
        广东毗邻香港,相似的文化背景,共同的方言,让香港与广东地区“沟通无极限”,从官方到民间,从高端人才到大专院校人才,香港与内地已经实现人才方面的全面互渗。

        北上发展是时下香港精英最潮流的发展方式
        点心卫视:人才、精英,各个城市各个市场都争着要。但是,近来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到香港发展,为他们的事业打拼。而香港就有两个局面,一个是,越来越多香港精英北上发展;另一个是,香港隔壁的城市澳门和香港争用人才,因为澳门很多行业发展得很好。
        现在,很多香港的精英是很抢手的,因为他们的国际视野,还因为他们在各行各业都会有很多有经验的人。现在提“海外移民”已经落伍了,北上发展才是时下最In最潮流的发展方式。其实香港的精英去内地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早在19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已经有很多港商到内地投资和建厂,其中港商霍英东先生在广州修建的白天鹅宾馆,就是当时的典范。

        由香港引进酒店业管理人才,打造内地第一家获得国际承认的五星级宾馆
        点心卫视:广州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管理的现代大型中外合作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是内地改革开放后,最早由香港引进酒店业管理人才的五星级酒店,也因此打破了当时内地酒店业陈旧的管理模式。为了提升服务层次和管理水平,宾馆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曾经去过香港君悦酒店参观学习,之后,又从香港引进国际管理人才和借鉴管理经验,改善了宾馆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服务水准。
        白天鹅宾馆是内地第一家获得国际承认的五星级宾馆,来自欧美的客商多数都会选择在这里入住,客人每日川流不息,酒店的服务繁忙而秩序井然。白天鹅宾馆有客房843间,四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曾经下榻于此。这里的菜式融汇中西,曾经为广州市民所津津乐道。八十年代初,白天鹅宾馆是内地第一家对普通市民开放的高级宾馆,开放的第一日,贪新鲜而前来参观的广州市民有十几万之多。今日的“故乡水”前,依然有很多市民照相留影。
        今天,广州已经拥有五星级酒店十四间,内地和香港的酒店业人才交流广泛,整个行业发展迅速。事实上,一座五星级酒店,由建造到运营,涉及到投资、设计、建筑、物流、仓储、食品等二十几个行业和从业人员,而酒店业的繁荣带动了全方位的人才交流。
点心卫视:除了白天鹅宾馆,广州的中国大酒店、花园酒店,这一类五星级酒店也是内地最早引入外资和引入香港人才去管理的酒店,但是,现在它们已经回归到广东省政府的手里,成为了国有全资企业。

        内地人才和香港人才互相影响互相学习 
        点心卫视:以往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地企业和市场都借助香港人的经验。然而,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内地人到香港发展,发挥他们的潜能,担任一个个很重要的角色,这就是今天要说的话题,我们请来了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黎熙元博士和我们谈一谈。黎教授,我们说人才互动,先说香港人,香港人在内地的发挥了不少的影响力,参与了很多的过程,是吗?
       黎熙元:是的。港商是带领内地走向国际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媒介,港商还为内地带来了西方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香港管理模式,这个管理模式,其实是包括很多方面的,以前内地是以生产者为中心的一个管理模式,现在逐渐转向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点心卫视:除了管理模式、经验之外,文化方面,比如,港式奶茶也是一个例子。很多是互动的模式,影响了生活模式和管理程序,都有双互动的影响性在里面,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过程。黎教授,刚才我们说了内地的情况,那么澳门的情况呢?我们刚才也说到澳门有不少的人才是从香港吸纳过去的。
       黎熙元:是的。澳门这几年旅游博彩业发展很快,他们去到周边地区挖了很多人才。

        香港特区政府制定“内地专才输入计划”和“优才输入计划”招揽人才 
        点心卫视:其实香港的人才在澳门和内地都已经有一部分了,也就是说(香港)流失了一部分人才,这对香港本土的发展会不会有影响呢?
        黎熙元:会的,刚才我们已经说了澳门挖了香港的旅游业人才,我想其它产业也有同样的情况,例如,生产行业现在已经从香港转移到内地,接着生产线的服务也转移到内地,人才就会跟着产业去,如果人才本身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人才走了,可能香港再也没有机会重振这些行业。
       点心卫视:人才,每一个城市都会争,香港特区政府有没有想过一些办法去解决、去应付这些问题呢?
       黎熙元:有的,香港政府现在就有几个人才输入计划,例如,“内地专才输入计划”和“优才输入计划”。

       “优才计划”与“专才计划”两者结合,发挥互补优势吸引人才
        点心卫视:两个计划都希望吸纳不同的人才。您觉得现在发挥得怎么样呢?是不是发挥到我们希望见到的效应呢?
        黎熙元:我们看见这些人才主要是被企业用在对内地发展的业务上面,而这些人才他们本身也都知道自己有一个人力资源的优势。
       点心卫视:也就是说他们要有他们的专业,有他们的市场网络和熟悉内地市场的运作,才可以发挥他们足够的效应。我们见到不同的计划,也见到某些知名人士,挺有代表性,是不是那个涵盖性可以多一点,就是通过优才计划招引回来的人才,譬如说,像章子怡或者郎朗这类的文化界的名人,优才计划招揽回来的,有没有特别的意思呢?
        黎熙元:优才计划与专才计划有不同的倾向性。优才主要是输入一些比较特别的人士,这些人可能对香港的国际声望有提升的空间,另外,也显示香港是重视发展这些特别行业的,比如文艺、体育。
       点心卫视:我们可以看到内地有很广阔的空间,同时香港有人才,相信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会是造成人才流动和互补的一个非常大的趋势。相信各个地方的政府都应该看到这种趋势并且制订相应的措施去令它的优势发挥得更加明显。

         内地和港澳政府之间人才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点心卫视:2001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年”。朱镕基总理说,中国的股票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海内外的专家,特别是香港的专家、台湾的专家、新加坡的专家都能够来帮助我们,规范和发展我们的证券市场。
        由此,一位女性的名字也变得如雷贯耳,她就是来自香港的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史美伦。史美伦当时受朱镕基总理之邀,从香港来到内地,出任证监会副主席,分管发行、上市、基金。史美伦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一职,是中国首次委任非内地人士出任有正式官衔的职位,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委任港澳台专业人士为中央政府副部级官员。
        离任之后的史美伦,被当选为新一届的人大代表,作为香港和内地的桥梁,反映香港人的声音。正如当初朱镕基所言,史美伦任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还会继续实行这个政策,内地和港澳政府之间人才互动和交流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香港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把自身成功的经验和规则引进内地的资本市场,让内地的市场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内地和香港、澳门合办各种培训课程增强互动和了解
        点心卫视:史美伦女士作为香港人,可以成为中央政府的副部级官员,而且她有很多国际化经验可以带到内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香港和澳门自回归以来,和内地部门合办过不同的课程——公务员培训、警务人员培训,还有一些法律课程。在澳门方面,广东行政学院和澳门政府都合办过公务员培训课程,效果也都非常好。黎教授在香港开过班,也上过课,黎教授,您自己的个人体会是怎样的?
        黎熙元:这些培训课程都涉及向港澳人士介绍内地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行政制度,还有基本的国策。通过这些三地人员的交流,互相可以看到各自制度的特点以及和对方的差异。
        我个人觉得这种互相学习和交流真的很重要,因为长期以来三个地方的制度不同,教育也不同,很多港澳人士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理解内地的制度运作,尤其是政治方面的。
        有一次我和班上的学员讲民主协商制度,大部分的学员都是第一次听见,原来内地一直有民主党派存在的,也就是说他们之前一直都不知道的,他们也很有兴趣知道这些民主党派的角色是怎样的,怎样运作的,尤其是和执政党的关系是怎样的。

         粤港澳三地政府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加强自身发展
        点心卫视:其实这些班是可以帮助两地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了解的。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学术交流,这些经验是很宝贵的。而政府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挺多的,香港的公务员这么多年来也参与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很多优秀的公务员培训课程。
        澳门方面,国家行政学院也和澳门政府也举办过不同课程,在1995至2006年间,有1400位澳门公务员人士参与过课程的。说到互动,浙江省有关涉及反贪部门的41位优秀的精英也在香港的学术机构里参与过课程,学习反贪的知识和检控贪污的技巧和程序。
        点心卫视:在医疗方面也有很多交流,2003年的非典期间,香港就邀请了广东呼吸道疾病专家钟南山院士到香港帮忙应对非典,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这次事件让香港的西医系统第一次引入中医经验。
        香港医院管理局和广东省卫生厅签署了协议书,举办一次10个月的培训课程,目标就是希望帮助内地培养多一些护理人员。而澳门就有许多澳门人近期都到香港求医,澳门就应当吸纳多一些香港的医疗人才去澳门服务了。

         三地政府的合作交流实现三赢,逐步实现高层次的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点心卫视:在警力方面,其实三地警方都加强了联合培训的力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危机谈判、实战指挥和情报分析这些更高层次的培训,同时三地实现了互派互访,平时大家可以紧密联系,这些交流、互访、培训的机会多了,也密集了,这些对三边的政府来说,对整个珠三角来说,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黎熙元:三地政府通过这些交流越来越清楚各自的特点和对方的优势在哪里,也知道自己的发展要求在哪里,我想,最大的突破就是他们明白自己的发展要借助对方的优势。签订CEPA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但是进一步来说,要找到一个新的平台也很值得三地政府进一步思考,目前来说,合作还是停留在利用对方来发展自己的水平上,以后其实应该要进入到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点心卫视:应该抛开包袱,没理由自己独赢的,大家都赢才是最好的,这就是我们说的三赢的局面。政府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相比我们刚才所说的精英之间的互动,其实是一个更加高层次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交流更高层次的体现在政府在一些制度的落实或者制度的制订上,会有所改变。

         内地人才到香港创业,促进香港与内地人才交流深度合作
         点心卫视:来香港的内地人才很多,来自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耿春亚就是其中之一。他在2002年参加了内地和香港交流大学生计划,被交换到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硕士,毕业之后,他利用自己读书时省下的20万元奖学金创业,经过短短几年的打拼,他已经成为第一个在香港白手起家成功创业的内地毕业生。
        他的公司经营了2年多,目前已渐入佳境。耿春亚说,内地年轻人来香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他们将来是香港和内地的桥梁。香港本地年轻人没有长期在内地生活的经验,他们作为桥梁只能做桥梁的这一端。而只在内地读书或工作的人,肯定对香港缺乏了解,最多是到香港旅游、自由行。想要促进深度合作,就需要既有内地经验,又有香港经验的人。
        无疑耿春亚是成功的,在众多的来港内地生中,他们对香港高额的奖学金,未来香港高薪的职业充满着期待,这一切让一批出类拔萃的内地生在选择就读港大还是北大,选择去北京还是来香港之间举棋不定,然而在香港学成之后将何去何从,究竟又有多少学生能像耿春亚那样可以在香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书写属于自己的神话呢?

         内地人才到香港,透过交流学习多元文化
         点心卫视:近几年,在内地大专院校求学的香港学生越来越多,由于内地大专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本科教学优势明显,在中医、传统文化以及艺术等方面底蕴深厚,目前在内地大专院校学习的香港学生已超过8000人,他们的未来将面临怎么样的选择呢?   
        点心卫视:内地的优才生去到香港的确可以提升香港高校的素质,他们在香港也有不同的收获,回头看耿春亚的例子,他在清华读工科的,在香港读工科人才非常缺乏。其实香港政府一直都想通过优厚的条件,吸引不同的内地学生到香港进修、做研究或就读,黎教授,据您了解,内地的学生在香港,他们的生活情况会是怎样的?
         黎熙元:首先他们会交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可能会有一段浪漫爱情,但是肯定有一段难忘的友谊,因为,多数内地学生到最后都可以和一两个香港本地人做好朋友,他们可以透过这种交流学到更多不同文化。

        内地大学生毕业后留港工作,为将来的事业吸取宝贵经验
        点心卫视:内地毕业生留港工作,可以帮助到他们以后的事业发展。其实很多成功人士他们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在校园里面度过的。黎教授,经过几年的培训,内地的学生最后是否可以成为香港适用的人才呢?
        黎熙元:中文大学的调查显示有50%的内地毕业生会留下来工作,有25%就会留下来升学,就算那些留下来升学的人里面,将来会有一些人离开,但是留下来在香港工作的内地学生也超过50%的,我觉得这个数字也是不少的。
        点心卫视:大家都希望精英能够留在自己的城市服务,为什么有些精英留不住他们呢?教授,假如您是学生,您会选择在哪个城市服务,又会考虑什么因素呢?
        黎熙元:内地学生在当地就业其实有一个比较主要的困难,是他们的语言,很多内地学生不会说粤语,而香港又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他们要面对很多的客户,也就是同等学历的学生,如果他是和本地人竞争的话,他们在语言方面竞争力就不够了。

        通过人才交流,为粤港澳三地成为超级都市圈打下基础
        点心卫视:粤港澳三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学生在那里进修、做研究,每个城市该如何争取把人才留下来呢?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我们分享?
        黎熙元:人才其实最终还是要流动的,所以我们长远来看,比较难说定出一个政策一定留住他,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社会有没有一个气氛可以吸纳这些人才,容纳这些人才,另外就是这些人才在本地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发展的机会,这两个是最重要的。我想无论香港、澳门还是内地,如果重视人才的话,需要在这些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点心卫视:政策需要发挥,人才也是,人往高处走,哪里有精英他们就去哪里,最重要的是个人潜能的发展配合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动,这是最大的考虑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不仅要留住人,最重要的是留住别人的心。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教育先行”,粤港澳三地是通过教育,让三地的学子互相促进和交流,为下一代更加融洽奠定了基础,而通过人才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融洽和互补,也为粤港澳三地成为中国的超级都市圈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管理入口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2010-2016©HKMAC All rights reserved | 制作单位: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