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1日陈广汉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专访
2003年7月 1日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专访,就《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议签订后,粤港两地、特别是香港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经贸关系和社会经济整合的现状和前景发表了看法。该专访已在7月2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时空连线”栏目中播出。以下是采访记录:

2003年7月1日,在香港金紫荆广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双双升起,国歌声中,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的第六个年头。在香港,如今一年一度的回归庆典已经成为港人的重要节日,而仅仅在两天前,前来参加回归庆典的温家宝总理已经为这个节日带来了中央政府的一份特别的礼物——《香港与内地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协议文本。
6月29号,随着商务部副部长安民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交换协议文本,倍受瞩目的《香港与内地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正式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英文缩写CEPA,因此又被称为CEPA协议。它的基本目标是:逐步取消货物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以提高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实现共同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出席签署协议后的演讲中表示,CEPA协议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和世贸组织的框架内做出的安排,体现了中央政府和祖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能够为香港工商业带来更多的商机,为香港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
对于历经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影响而持续低迷香港经济来说, CEPA协议也许是一针强心剂,而对于正在努力突破低迷的香港工商界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利好的消息。
记者:内地与香港的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的这个协议,从条款上来看,似乎很专业,但实际上,他与内地与香港的企业包括普通的市民百姓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个关系究竟如何,接下来我们连线两位嘉宾,第一位是香港中文教授郎咸平,欢迎您郎教授,第二位是广东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陈教授欢迎您。陈教授能给我们介绍273个税目的产品究竟是哪些?
陈: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香港产品出口的结果可以看出来,这个产品出口到境外或者是国外的主要有成衣,纺织品,电子产品,珠宝首饰,玩具,这样一些,还有钟表这样一些产业,这样一些产品,就是一些日常的消费品比较多,占的比例比较大。
郎:几乎什么都包括在内。对香港人来讲,可以讲说真的是非常具体,而且落实下来的,因此香港百姓对这个事情也比较兴奋。
记者:为什么兴奋呢?
郎:香港这五年经济一直的衰退,你看香港在过去20年的繁荣里面,香港人对自己也比较有信心,然后在国际里有相当的地位,香港老百姓出去旅游,他几乎都获得真正的待遇,别的国家对香港百姓,认为经济比较好,对你比较重视,突然经济下滑对你打击非常大,他非常需要经济的恢复,他出来以后就非常兴奋。这个事情能够提升消费者的信心,这个见解的效果可以让香港经济可以有一个小的突破。
记者:可能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我想问一下陈教授,大家对内地普通老百姓来讲,把香港作为购物的天堂,很多人到香港旅游,大包小裹带很多东西,会不会以后作为内地的普通百姓,在内地就能够买到和香港同样的价钱的产品?
陈:内地的游客,或者说观光者到香港去,他有时候买的并不是香港的产品,很可能是国外的产品,欧洲的产品,日本的产品,电器,这些产品还不妨碍香港作为购物天堂的作用,这些国外的产品,不能享受免关税进入中国市场,他要服从我们跟其他国家签订的这些WTO的规则,所以这应该说,同样也可以是香港的成为一个购物天堂,他还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记者:比如香港原产地的产品,通过零关税,普通老百姓购买,比如珠宝首饰会便宜多少?
陈:这个关税一般档次不等,按照我了解的一些资料,好像这个关税有30%到50%左右,化妆品可能高一点。
记者:郎教授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个协议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了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的门槛,您觉得像这个门槛的降低,对香港服务业来讲,特别对香港的经济来讲,会起到什么样积极的作用呢?
郎:这个事情给我们香港老百姓,可以说起着非常正面的心理素质的提升作用,这是非常好的。那么,这个出来以后,香港人所谓的消费的积极性,工作的积极性,他都会增加,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今天讲,你会计师行,律师行可以到大陆开所,香港本地的学生,按照我教学的经验,他对于普通话没有要求,他不学,我们的本科生是不会讲普通话的,那么今天呢,我们开放了以后,服务业可以进入中国以后,你会发现。
陈:特别金融旅游贸易这方面的合作率,内容非常实在的,比方说,他谈到了,内地会支持国内的一些,国有的发展银行,或者部分股份制银行,把他们的外贸中心,外汇交易中心挪到香港,支持国内的银行在香港进行收并和网罗,并且要支持国内的一些金融保险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到香港去进行上市,这实际上会大大地巩固和加强,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
记者:陈教授,我们提到服务业,您觉得香港的服务业进入内地,会不会对内地的服务业是很大的冲击?
陈:我认为对提高珠江三角洲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将来我们加入WTO之后,引起了很多国际的纠纷或者争端,如果香港的律师界能够提供这样一些服务,同内地的律师界进行合作,可以推动珠江三角洲企业和产业发展,这个事情很有帮助的。包括零售业的发展,现在广州很多零售业大的超级市场都是香港人,香港在这里发展,提高了广州的,包括超市的水平,管理的水平,包括现在广州到处都是像雨后春笋一样爆发的房地产服务业,广东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到处都是,并且服务质量不错,很多是香港的中介服务业。有竞争有发展,我们能够竞争,我们把蛋糕做大,把我们的服务业做大,香港的服务业进来分享一定的利润,我们觉得也无所谓,可以使我们整个的服务业产业的水平提高,蛋糕做的越来越大,我们的经济发展会越来越快。
郎:刚刚陈教授讲了一些观点,我个人也是比较赞成的,就是说香港未来的发展,我比较了解一点,这个必须跟珠江三角洲和内地更紧密地结合,因此这个服务业而言,零关税而言,也是更加强了这个前提,我们如果能朝这个路往前走,我相信这个目的,一定可以,总是可以达到的。
记者:郎教授我们听到有些媒体说,这个协议的签订,说是给香港送了一个大礼。
郎:对。
记者:送礼没有需要回报,你觉得这样的大礼,对内地和香港是怎样的一个互惠呢?
郎:这个事情,所谓大礼的问题,香港就觉得不好意思,你知道吧,处处需要中央政府来支持,我们叫大礼无可厚非,我话说回来了,香港有些地方,确实有他的优势在,我举一个例子讲,这个香港居民,或者大学生他英文特别好,英文很能沟通,国内的学生就差一个档次。特别旅游业,这个方面,粤港澳地区互补性最强,这个三地各有自己的文化经济和特点,他可以组成一个很好的,大的国际性的旅游区域,他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互补,比如你到香港,国际游客,包括内地游客到广州玩,你可以到香港玩玩,到内地玩玩,到珠海玩,可以形成整合资源的互补,这个也能提高我们整个大珠江三角洲旅游的这种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记者:非常感谢二位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