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成果简报
(2013年下半年)
1、基地重大项目成果《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路径和趋势》出版
陈广汉教授等主编的《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路径和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版,367千字)一书是陈广汉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珠江三角洲产业自主创新培养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6JJD630020)的最终成果。
本书针对珠三角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外向型、集群化和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以企业—产业—体制(区域)—品牌的逻辑顺序,以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和提升区域与企业竞争力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从企业创新动力和环境、产业结构、创新体系和自主品牌等各方面研究珠三角产业自主创新的培育和发展。本书的研究成果和主要的创新之处表现为如下方面。
第一篇(第1—5章),主要是从企业创新动力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珠三角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动态、导致这种发展状态的原因,以及提升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第二篇(第6—8章),则主要是研究珠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本部分对区域创新系统以及效率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分析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理论框架,并利用这一框架对珠三角各市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篇(第9—11章),重点分析了珠三角自主品牌发展的现状和策略。本部分在对自主品牌理论研究和珠三角自主品牌发展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珠三角自主品牌创建的市场策略。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①运用新古典熊彼特理论和演化新熊彼特理论,结合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分行业和城市对影响珠三角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动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②从专利数据衡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这个视角,对我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显著差异提供新的解释。③运用技术效率、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相结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对珠三角各市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进行实证研究。④通过建立市场—产品—品牌化驱动器以及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内部品牌化能力的分析框架,首次提出和阐释了自主品牌创建的市场战略边界和市场战略模式。⑤阐述了代工企业的市场战略。⑥建立了综合性的自主品牌发展分析的评价指标。
2、基地重大项目成果《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转型升级》出版
王珺、邱海雄等教授等主编的《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转型升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版,268千字)一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珠江三角洲专业产品区发展模式及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02JAZJDGAT003)的最终成果。
珠三角地区作为内地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凭借制度创新、毗邻港澳等优势承接了港澳地区制造业的转移,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典型模式之一。这种以市场为基础、以比较优势为原则、以国际市场导向为特征的区域内资源优势的合理配置推动了珠三角地区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使得珠三角地区成为世界性制造业基地。自2008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本书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东、西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回答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模式的转变方向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本书分别选取了珠江东岸和西岸的产业集群,分析其发展模式;第二章再对珠江东岸和西岸的集群发展模式加以对比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分析、比较;第三、四章分别阐述珠江东岸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第五章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转型升级问题;第六章分析珠三角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选择之一——网络整合,并以案例实证分析;第七章分析珠三角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第二个路径,提升集群创新能力,从产业集群向区域创新系统转变,同时辅之以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第八分析了珠三角集群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选择:横向集群纵向分工,主要阐述当前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如何在产业转移、产业在集聚过程中实现产业在空间范围的纵向分工,同时横向再集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和实践,并对此加以案例实证研究。
3、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3)顺利发布
该报告由陈广汉教授、梁庆寅教授主编,参加撰写的人员包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珠海市委政策研究室、中山市委政策研究室、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等。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基地组织编撰的《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被列为教育部社科司重点研究项目,该报告研究港澳珠三角发展地区每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情况,为港澳珠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的提供最新情况和发展思路。新一期《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的出版有利于提升中心为政府决策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了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本发展报告以珠三角经济和社会转型为主题,总论部分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概述,后续各篇分别从产业升级与转型、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城市住房保障等视角对珠三角经济社会转型进行深度剖析,并利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珠三角西岸珠海、中山、江门等三座城市做进一步的验证,全面报告港澳珠三角发展地区每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情况,为帮助港澳珠三角地区进一步发挥对全国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为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发展出谋献策。
本发展报告力求反映珠三角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当前出现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问题,探讨珠三角经济和社会双转型的趋势和方向,提出了推进转型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珠三角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4、基地研究人员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研究丛书》撰写工作,已出版3本著作
刘祖云等:《珠三角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本书主要探讨珠三角地区民生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问题。作者指出创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管理体制是珠三角地区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根据珠三角现阶段社会事业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情,从目标、战略、对策等层面,探讨珠三角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珠三角地区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民生社会事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珠三角地区的收入分配体制、户籍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促进珠三角社会事业、创新其社会管理体制的思路和举措。
李仲飞 毛艳华 刘运国等:《珠三角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本书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内涵以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围绕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转化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等三方面的关键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书相关成果对于加快完善珠三角区域创新布局、实现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陈广汉等:《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
本书探讨珠三角地区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厘清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对珠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环保一体化、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5、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学科顶尖的学术刊物
2013年下半年,基地研究人员发表各类学术文章近三十篇,其中多项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学科顶尖的学术刊物。张光南副教授的研究成果《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制造业成本效应》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1期。文章基于可变成本函数与外部性因素分析框架,采用中国各省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和似无关回归(SUR)实证分析中国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成本效应及其行业溢出。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对制造业产生的成本效应大于本地基础设施的成本效应,且东部成本弹性高于中西部;基础设施地区分布不平衡导致其网络效应降低,存在产业竞争地区的基础设施空间溢出和市场稠密溢出导致本地制造业边际成本提高和要素投入减少;此外,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成本效应还取决于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张光南副教授的另外一项研究成果《中国交通对“中国制造”的要素投入影响研究》发表在《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此项成果基于包含中间品要素的跨期利润函数及其动态分析框架,采用中国各省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因素误差似无关ECSUR-FGLS和空间权重方法,实证分析中国交通对制造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铁路客运交通能显著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使厂商通过劳动密集生产技术减少中间品和资本投入;公路客运交通能产生规模效应促进要素投入;但铁路货运影响并不显著,公路货运对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影响为负。此外,“相邻经济”地区铁路客运导致本地要素转移的空间溢出竞争效应,但铁路货运和公路客运交通空间溢出则产生规模效应;而制造业结构接近的“相似经济”地区比相邻地区的交通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在经济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口碑,被认为是学界较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6、陈丽君教授的成果获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
2013年12月,中心研究人员陈丽君教授撰写的《2017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方案研究》一文获2013年度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由中央统战部颁发获奖证书。
附:2013年下半年成果一览
表1 咨询报告
咨询报告名称
|
作者
|
提交部门
|
时间
|
澳门特区第五届立法会选举结果预测及对策分析(《港澳情况通讯》2013年第3期)
|
陈丽君
|
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办公室等涉港澳部门
|
2013.7
|
香港政改与“占领中环”的形势变化及对策分析(《港澳情况通讯》2013年第4期)
|
陈丽君
|
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办公室等涉港澳部门
|
2013.8
|
澳门特区第五届立法会选举结果预测及对策分析
|
陈丽君
|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刊发于《港澳动态》2013年第17期
|
2013.8
|
澳门第五届立法会选举结果及其对政治生态影响分析(《港澳情况通讯》2013年第5期)
|
陈丽君
|
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办公室等涉港澳部门
|
2013.9
|
香港免费电视发牌风波及其影响分析(《港澳情况通讯》2013年第6期)
|
陈丽君
|
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办公室等涉港澳部门
|
2013.11
|
香港行政长官普选争拗结果评估及对策分析(《港澳情况通讯》2013年第7期)
|
陈丽君
|
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办公室等涉港澳部门
|
2013.12
|
2017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普选方案研究
|
陈丽君
|
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
|
2013.12
|
香港中小学教师的生活状态与利益诉求
|
黎熙元
|
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
|
2013.12
|
香港居民的国民身分认同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
张定淮
|
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
|
2013.12
|
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选举”条款在香港适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
邹平学
|
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
|
2013.12
|
澳门转型对其政治生态的影响研究
|
袁持平
|
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
|
2013.12
|
表2 学术论文
论文名称
|
期刊
|
作者
|
备注
|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affic violations and accident severity in China
|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第59卷
|
Guangnan Zhang, Kelvin K.W. Yau, Guanghan Chen
|
SSCI
|
“香港个人游计划”实施与香港经济行业变化的关联性
|
亚太经济,2013年第6期
|
黎熙元
杜薇
|
CSSCI
|
CEPA十年来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效应评析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
毛艳华
肖延兵
|
CSSCI
|
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制造业成本效应
|
经济学(季刊),第13卷第1期
|
张光南
洪国志
陈广汉
|
CSSCI
|
定居内地的澳门长者对医疗援助服务需求研究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
陈广汉
刘璐
潘静
|
CSSCI
|
澳门特区长者定居内地的趋势、原因和特征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4期
|
陈广汉
刘璐
|
CSSCI
|
异质型人力资本溢出、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
蔡武
陈广汉
|
CSSCI
|
以澳门与横琴合作促进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4期
|
袁持平
梁雯
|
CSSCI
|
关于澳门中产阶层的若干问题探讨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
刘祖云
王丹凤
|
CSSCI,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台、港、澳研究》2013年第5期
|
中国交通对“中国制造”的要素投入影响研究
|
经济研究,2013年第7期
|
张光南
宋冉
|
CSSCI,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3年第10期
|
城镇人口规模与能源资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
经济地理,2013年第11期
|
何文举 陈雄超 卜赛男
|
CSSCI
|
2012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及其对政治生态影响分析
|
当代港澳研究,第10辑
|
陈丽君
|
|
香港社会2012:跨境与边界控制
|
当代港澳研究,第11辑
|
黎熙元
|
|
香港最低工资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大珠三角论坛,2013年第2期
|
李小瑛
赵海清
|
|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与城市生活现状研究
|
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3
|
李小瑛
魏洲
|
|
珠江三角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
聆听智者的声音:香山讲坛演讲录(第四辑)
|
毛艳华
|
|
2012年香港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
当代港澳研究,第10辑
|
陈广汉
邓鑫
|
|
珠江三角洲投资与贸易分析
|
当代港澳研究,第10辑
|
袁持平
梁雯
|
|
2012年澳门社会研究回顾
|
当代港澳研究,第10辑
|
刘祖云
孙嘉悦
|
|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
晋阳学刊,2013年第5期
|
刘祖云
|
|
1982年《宪法》第31条辨析——兼论现行《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适用
|
当代港澳研究,第10辑
|
邹平学
|
|
内地、香港民众冲突与“一国两制”实施中的问题
|
当代港澳研究,第10辑
|
孟庆顺
|
|
营销-金融对接研究现状及展望
|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12期
|
纪春礼
|
|
企业市场基础性资产及其转化机制
|
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12期
|
纪春礼
|
|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启示
|
博彩与旅游休闲研究,2013年第1期
|
纪春礼
|
|
“港澳发展及其与内地合作——新进展、新问题、新思路”研讨会综述
|
当代港澳研究,第10辑
|
黄慧红
|
|
中国内地游客对香港的经济影响分析——基于游客人数与物价变动的关系研究
|
当代港澳研究,第11辑
|
岑伟波
|
|
香港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大支柱产业
|
当代港澳研究,第11辑
|
陈雄超
|
|
自由行对香港各个行业薪资的影响
|
当代港澳研究,第11辑
|
王煜
|
|
社团:幸福澳门的催化剂
|
澳门日报,2013.7.15
D08版 视野
|
纪春礼
|
报刊文章
|
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
|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16 A06 经济学
|
张光南
赵永亮
陈广汉
|
报刊文章
|
亮出法治水平考核的标尺——以法治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漫谈①
|
深圳特区报2013.12.17
A2 导读·评论
|
曹旭东
|
报刊文章
|
立法开新 “立”字在先——二谈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
深圳特区报2013.12.08
A1要闻
|
曹旭东
|
报刊文章
|
表3 出版著作、刊物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当代港澳研究第10辑
|
陈广汉 黎熙元(主编)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2013.7
|
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
陈广汉 袁持平 蒋廉雄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3.8
|
珠三角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
刘祖云等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3.9
|
珠三角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
李仲飞 毛艳华
刘运国等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3.9
|
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
|
陈广汉等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3.9
|
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转型升级
|
王珺 丘海雄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3.10
|
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3)
|
梁庆寅 陈广汉(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3.10
|
当代港澳研究第11辑
|
陈广汉 黎熙元(主编)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201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