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研究 咨询服务 研究生园地 国际合作与交流 数据库 资料中心 学术刊物 校园记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工作简报
主任致辞
基地介绍
组织架构
工作简报
研究生导师
博彩研究中心
港澳台研究中心
工作简报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工作简报

2013年第二季度)

 

一、重要学术活动

1、中山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启用仪式暨博彩研究成果发布会隆重举行

64,中山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澳门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博彩研究中心”启用仪式暨博彩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澳门举行。中山大学校长助理朱熹平教授与我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以及刘祖云教授、陈丽君教授、袁持平副教授等一同赴澳出席。

朱熹平教授与澳门理工学院李向玉院长、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苏朝晖主任一起担任启用仪式主礼嘉宾。仪式上,朱熹平教授首先对创新实践基地的启用表示祝贺,并对长期关心我校港澳区域研究及博彩研究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指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揭幕,是两校长期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两校在科研领域携手共进新台阶,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共创新方向。今后,中山大学将继续更加紧密结合国家和澳门特区的发展需要,和澳门理工学院一起培养更多熟悉澳门博彩行业发展规律、能解决澳门经济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为澳门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博彩研究中心是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与澳门理工学院于200912月合作共建的。为长期培养博彩研究行业专门人才,20111月中山大学人事处批准成立了“中山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彩研究中心”。该科研基地每年招收2名或以上科研博士后,科研博士后在站期间将专心进行博彩行业的研究,今年首批共有2名博士后入站。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启用仪式后,中心发布与澳门理工学院合作的博彩研究成果,包括:(1)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和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发展;(2)澳门与横琴合作中的产业选择;(3)澳门博彩业发展的社会效应再探讨;(4)澳门博彩业政治效应实证研究

基地启用仪式和成果发布会受到澳门各界的关注,《澳门日报》、《新华澳报》、《市民日报》、《大众报》、《华侨报》等多家媒体予以大篇幅,取得良好的反响。

2、中山大学“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申报工作座谈会隆重召开

201362930日,中山大学“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申报工作座谈会在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会议室隆重召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和方案,做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组织实施,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组建了“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我中心具体承担培育建设的相关事宜。

    为更好地建设“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做好申报教育部认定的准备,特组织了此次会议。会议邀请了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陈多所长、香港中联办办公厅李曰军副主任、香港中联办深圳调研培训中心郭正林副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王磊教授等嘉宾与会,共同为“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以及申报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出谋划策。中山大学副校长魏明海教授、社科处处长倪星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由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主持,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张紧跟教授、法学院郭天武教授以及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的所有老师均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魏校长对“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提出要求,认为协同创新中心应当聚集高层次人才、在国家需求牵引下的推进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围绕着问题组织研究工作、建立新的薪酬体系和评价体系,并要产出智库、人才、成果和经验。与会嘉宾紧密围绕着“如何开展协同创新”、“‘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如何设置研究方向与平台”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嘉宾们对“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现阶段建设以及未来的方向平台设置给出了细致而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学术交流与合作

1、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张荣顺一行莅临我中心调研。

415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员会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荣顺、广东省港澳办副主任金萍等一行9人到我中心就基本法研究情况进行调研,并听取我中心工作汇报。学校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以及陈丽君教授、黎熙元教授和郭天武教授等参加了座谈。张荣顺副主任详细了解了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及港澳基本法研究的发展,鼓励我中心继续对港澳区域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他认为,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港澳社会的情况,有助于解决基本法在港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张主任借用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鼓励中心“读懂两个社会”,积极为全国人大港澳基本法委员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陈广汉主任表示,张主任的鼓励与中心作为教育部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非常吻合,中心一直以“国家需求、世界一流”为宗旨,未来将继续在“读懂港澳社会”方面多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中心在港澳地区发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决策咨询与服务:基地研究人员多次参加政府部门决策咨询会议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

参会人员

时间

内容

高层决策咨询会议

国务院港澳办政研司

陈广汉

陈丽

饶戈平

邹平学

2013326-27

李源潮、张德江主持;就港澳基本法施政中的重大问题向中央领导汇报

“十八大与香港”研讨会

香港中央政策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

陈广汉

陈丽

2013413

 

“特区政治改革问题”讨论会

国务院港澳办

陈广汉

陈丽

黎熙元

2013525

 

“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

教育部

陈广汉

2013530

 

 

四、学术讲座

1Prof. Adrian J. Bailey(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回流移民和香港的多向迁移

531,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Prof. Adrian J. Bailey为我中心师生作了主题为“Return Migration and Hong Kong's Diverse Circuits of Mobility(回流移民和香港的多向迁移)”的讲座。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黎熙元教授主持了讲座,并对Prof. Adrian J. Bailey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讲座基于一千多个样本调查资料,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香港外流的成年移民当中回流率达11.8%,高于政府估计的3.5%,(2)港人外移和回流的原因有多方面但这些原因具有内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联系,其中回流的快慢和他们在外移地点的居住时间关系明显,例如外移内地工作一两年的男性大多较快回流香港;但和家庭一起外移澳洲和加拿大的香港男性回流就较慢;(3)研究证实早前Salaff的研究结论:香港移民的环状迁移特征暗含家庭在与全球化和家庭取向策略相关的结构因素之间的取舍。本研究对迁移理论回应是避免把回流视为单纯的个人理性选择或者移居点分布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转变,迁移既是全球化多元变动的效应,同时也通过迁移所带来的社会文化转变来影响全球化。研究对政策的回应是香港应该把各种移民相关数据资料和研究整合为一个信息系统,既有助于公众对和学界对迁移和边界的公开讨论,也有助于了解香港本地劳工和产业状况的实际变动。

会后,Prof. Adrian J. Bailey与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签署了“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合作研究计划,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Prof. Richard. B. Freeman(哈佛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Globalization? It is the Knowledge!

63,哈佛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Richard B. Freeman应邀访问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并进行以知识全球化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等多名教师对Freeman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研合作的全球化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Freeman教授以科学工程人员科研全球合作为例,利用美国科学工程人员的数据,分析了科研合作和知识全球化的趋势,跨国科研合作的模式和影响跨国合作的各种因素。他发现,从1990年到2010年,通过跨国合作产生的科研成果比重快速增长,这主要源于科研人员、科研设备的全球分布,留学生的回流,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旅行成本的下降。同时,其研究成果表明,科研成果的合作者越多,参与合作的国家数量也越多,电子邮件是重要的合作交流手段,但面对面的交流依然十分重要。此外,其研究还发现,有相同种族背景的人合作往往交流成本较低,这使首次合作容易实现,但合作能否持续取决于合作成果是否达到预期。中国在跨国合作研究中的比重日渐上升。

在随后的交流和互动环节,在场师生踊跃提问,与Freeman教授就知识全球化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管理入口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2010-2016©HKMAC All rights reserved | 制作单位: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