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工作简报
(2013年第一季度)
一、重要学术活动
1、“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培育启动
2013年2月,“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启动。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张东刚司长等出席了培育启动仪式。该中心由中山大学与北京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境内外高校共同组建,将围绕“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等国家十分关心又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同攻关,瞄准“国家需求,国际一流”的目标,建设高水平的国家智库,为维护港澳繁荣,为国家港澳决策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2、我中心举行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进一步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区域和国别研究,国家支持有关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培育和建设若干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使之成为本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和重要影响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并发挥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国际交流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我校港澳台研究中心和大洋洲研究中心于2012年6月被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列入我国首批区域和国别研究重点培育基地。2013年1月10日上午,我中心举行了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主持了仪式,并简要介绍了港澳台研究中心成立背景和此次活动的筹备情况。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致辞,表明学校高度重视推进区域国际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与陈广汉教授一起为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揭牌。中心师生代表及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获奖者雷强教授、郑天祥教授等人50余人参加了仪式。
港澳台研究中心是中山大学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中心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为依托,结合中山大学台湾研究所,吸收本校八个院系和校外多个院所的科研力量共同组建而成。基地整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地理学、历史学及等主要学科进行港澳台区域研究的科研力量,专注于以下几个领域的研究工作:(1)港澳台经济研究;(2)港澳台政治研究;(3)港澳台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4)港澳台法律研究;(5)港澳与台湾关系研究。
3、《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在我中心举行
由本中心主持撰写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于2013年1月22日在我中心举行,此次发布会由中山大学宣传部部长谢曼华主持,中新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大公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参会,采访了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刘祖云教授、袁持平副教授和管理学校李江帆教授。
该报告分为六个篇章,从产业转型、人力资本、区域与对外经济、社会转型等方面,全面报告港澳珠三角发展地区每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情况。参与撰写的人员除了中山大学的专家学者外,还包括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以及广州、深圳、东莞的科研机构参与。
负责该报告的主编之一、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认为,当前珠三角招商选资的重点不仅仅停留在数量增长的层面,而是要转向关注外资质量的提升,重点选资金或技术密集型且产业链条长的产业。他强调,珠三角对外资的引进不能仅仅停留在资金的层面,而是要深化到对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层面,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外资项目进入,鼓励中外企业开展合作特别是研发等高端环节的合作,这也有助于推动珠三角产业的转型升级。
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表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合作示范区的优势,更好地发展示范区内的服务业,可以尝试推出一种新模式——允许两种管理制度展开竞争。
刘祖云教授坦言,广东发展到了现在阶段,已经不该再单单与别的省攀比GDP了,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经济转型与社会和谐建设上,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环境恶化问题。
本发展报告力求反映珠三角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当前出现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问题,探讨珠三角经济和社会双转型的趋势和方向,提出了推进转型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珠三角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此书是首本研究珠三角区域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还将计划再出版两本,目前相关撰写工作已启动。
二、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雷强教授、郑天祥教授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颁奖仪式在中心举行
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于2013年1月10日上午举行雷强教授、郑天祥教授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颁奖仪式。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主持会议,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参加会议,为两位教授颁奖并致贺词。李萍副书记说,我代表学校祝贺两位教授获得卓越服务奖,并感谢两位教授对中大和港澳中心作出的杰出贡献。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有两点应该记住,其一是港澳研究领域今天的发展,与这些老前辈们当年的理想和远见是分不开的。1980年代初期港澳研究仍是非常冷僻的研究主题,但是老前辈们离开自己所从事的热门专业、在经费缺乏、研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投入到港澳研究中,为该领域奠下组织机构、对外联络、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前辈们的远见卓识、无惧艰难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便没有中山大学港澳研究特色领域今天的发展。其二,港澳研究所成立晚于中国改革开放仅仅3年,30年来从研究所到研究中心及教育部第一批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组织的扩展和人才的凝聚证明港澳研究中心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历史地吻合;而港澳发展和国家发展需要多学科汇合形成研究合力,这与中心的人才结构特点相符。我们意识到,一定要竭尽全力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不负前辈努力、时代使命、和中山大学提供的发展平台。雷强教授和郑天祥教授向李萍书记表示感谢,并发表感言说很高兴自己当年投入港澳研究,也很高兴看到今日港澳研究人才济济,我们人老心不老,仍在继续为港澳研究尽力。原港澳研究中心主任许锡挥教授代表老教授对两位教授获奖表示祝贺。
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在仪式结束时总结说,港澳研究是薪火相传的事业,中心得益于老教授们奠定的良好基础,后辈得益于前辈的指引和提携,正在走向更广阔的研究和实践前景。中心各位同事要不断努力,像李书记所言,做到不负前辈努力、时代使命和中大支持。
三、研究生培养
1、2012年“冯汉柱(利丰)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
2013年1月8日下午,我中心与岭南学院“2012年冯汉柱(利丰)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岭南堂汪道涵会议室举行。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袁持平副主任、唐晓玲老师,岭南学院余立人副书记、学工部老师及全体获奖同学参加了颁奖仪式。
仪式伊始,袁持平副主任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冯汉柱奖学金的由来和利丰集团的情况,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利丰集团及冯汉柱家族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鼓励同学们学习利丰集团进取向上的企业精神,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随后,袁持平副主任及余立人副书记分别为获奖学生颁奖。
获得“2012年冯汉柱(利丰)奖学金”的同学有: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2011级硕士研究生陈敏敏、杜薇、刘雅、库宏达、宋冉、张欢、郑欢;岭南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孟媛华、邱娇、吴丽红、曾令文,2009级本科生刘俊添、李健燃、罗丹、谢璐思、曾小敏、王楚丹、谭绮珊、曾德政、陆璐等20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