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中心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研究 咨询服务 研究生园地 国际合作与交流 数据库 资料中心 学术刊物 校园记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工作简报
主任致辞
基地介绍
组织架构
工作简报
研究生导师
博彩研究中心
港澳台研究中心
工作简报

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2013年度工作总结暨2014年工作计划

 

2013年,在校领导及社科处等管理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中心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投入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的研究中,在科学研究、咨询服务、对外交流、人才培养、资料信息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现分别汇报如下:

 

2013年科研工作总结

一、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2013年度,基地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项,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项目及省社科项目5项,与港澳台合作项目1项。基地顺利通过“985工程”三期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创新基地的阶段检查,并承担了“港澳与内地发展合作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

20132月“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启动。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张东刚司长等出席了培育启动仪式。该中心由中山大学与北京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境内外高校共同组建,将围绕“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等国家十分关心又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同攻关,瞄准“国家需求,国际一流”的目标,建设高水平的国家智库,为维护港澳繁荣,为国家港澳决策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20136月,中心举行了“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申报工作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陈多所长、香港中联办办公厅李曰军副主任、香港中联办深圳调研培训中心郭正林副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王磊教授等嘉宾与会,共同为“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更好地推动港澳区域研究出谋划策。

 

1  基地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项目具体来源

主持人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黎熙元

珠三角劳动力市场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陈广汉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李小瑛

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李广众

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陈广汉

澳门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研究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刘祖云

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权和终审权问题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郭天武

香港中小学教师群体与内地中小学教师群体比较研究

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黎熙元

爱国爱港力量在香港不同社会阶层的发展

中央其他部门社科专门项目

陈丽君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究课题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究课题

陈广汉

广东省居民对香港的认知与评价研究

与港澳台合作

黎熙元

科研成果

2013年度,基地研究人员共出版学术著作10本,出版《当代港澳研究》学术刊物4期,发表学术论文52篇,报刊文章5篇。在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收录于CSSCI的文章36篇,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统计研究》等学科顶尖的学术刊物上。

2013年,《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文丛》陆续出版。此外,中心还出版了《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路径和趋势》、《后危机时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香港华人家族企业: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最终研究成果。

本年度中心专职研究人员获得省部级及境外的科研成果奖5项,详见表3

2 基地出版专著一览表

成果名称

作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澳门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适度多元化研究

陈广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4

穗港住房保障研究

刘祖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4

香港政党政治与选举制度研究

陈丽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4

港澳非营利组织发展比较研究

黎熙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4

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基于港澳的比较研究

张光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4

后危机时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陈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6

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路径和趋势

陈广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8

香港基本法实施问题研究

郭天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8

香港华人家族企业:本土化与国际化

李新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11

澳门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研究

袁持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12

 

3 中心获奖成果一览表

获奖

年度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主要作者

奖励

等级

奖励名称

2013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民主制度发展研究

研究报告

陈丽君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2013

中国基础设施的就业、产出和投资效应

论文

张光南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

2013

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报告

调研报告

毛艳华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

201212

澳门社团政治功能的个案研究

论文

刘祖云

第三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212

澳门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研究

著作

袁持平

第三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二、咨询与服务

20136月,中心研究人员赴北京出席有国家领导人张德江、李源潮等参加的高层咨询会议。

20138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举办“内地涉港澳研究机构研究骨干能力提升研修班2013”,中心作为重要港澳研究机构,派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与会各方就“中国新兴智库的运作模式”及“国际智库的运作模式及借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0139月,受国务院港澳办政研司委托,中心研究人员赴北京中南海参加座谈会,讨论澳门经济、文化的有关情况,为相关文稿起草工作做准备。

201312月,中心研究人员赴北京参加“全国港澳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及专题研讨会,港澳研究会由前港澳办常务副主任陈佐洱出任会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出席大会。此次学术年会以“2013年港澳形势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分为主题演讲和专题研讨两个部分。在主题演讲部分,来自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多位学者分别就当前香港政治形势及特点、香港特区政府施政得失评估、香港经济形势及趋势、澳门政法领域情况及特点、澳门经济发展形势等主题进行分析和研判。在专题研讨部分,围绕政治与行政、政制发展、经济、社会四个分专题,数十位相关领域学者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心得和理论思考。我中心陈广汉主任当选港澳研究会的副会长,刘祖云教授当选常务理事。

今年完成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3)》的编写工作。本次报告吸取了去年的经验,今年组织了岭南学院、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社科院、各个地级市的政策研究室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从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全面报告港澳珠三角发展地区每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情况。本发展报告反映珠三角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当前出现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问题,探讨珠三角经济和社会双转型的趋势和方向,提出了推进转型的对策建议,为珠三角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年度,中心发表了《港澳情况通讯》7期,围绕着“政制发展与政府管治能力”、“社会结构、社会意识与人心回归”等重要研究问题,针对香港国民教育风波,“占领中环”、香港政改、澳门政改等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追踪分析。国务院港澳办法律司、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办公室、香港中联办法律部、澳门中联办广东联络部、广东省港澳办、广东省委统战部均发来专函,充分肯定《港澳情况通讯》的研究工作。此外,基地研究人员本年度提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3篇,详见表4.

4  重要咨询报告一览表

成果名称

作者

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

凝聚广泛共识 推动香港经济转型

陈广汉

张光南

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刊物《观点摘编》

2013110

从化解民生矛盾入手增强港人对“一国两制”认同感

陈丽君

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刊物《观点摘编》

2013110

广东企业利用香港“走出去”的策略

陈广汉

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刊发于2013年第1期《专家建议》

20133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心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

20131116日,“中国发展新阶段:港澳地位与角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中山大学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办,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中国法学会等协同单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魏明海教授、北京大学孙代尧教授、深圳大学邹平学教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蔡赤萌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王溪沙副所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赵向阳副巡视员,香港大学叶嘉安教授,澳门理工学院杨允中教授等一百多位海内外知名的港澳及中国区域的研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此次会议以新世纪新阶段,港澳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与角色为主题,集中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港澳的居民、港澳的机构,以及来自港澳的资源对内地的社会形态、地区环境、行业及组织形态所发挥的独特影响。中国发展新阶段是经济转型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阶段,围绕“中国发展新阶段:港澳定位与角色”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港澳地区在国家发展和开拓国际空间的战略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议分六个论坛,发表六十多篇论文,在经济、政治、法律及社会文化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充分的交流。

港澳珠三角研究系列讲座

香港浸会大学Prof. Adrian J. Bailey来中心讲学

     2013531日上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Prof. Adrian J. Bailey为我中心师生作了主题为“Return Migration and Hong Kong's Diverse Circuits of Mobility(回流移民和香港的多向迁移)”的讲座。 会后,Prof. Adrian J. Bailey与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签署了“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合作研究计划,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哈佛经济系讲座教授Richard B.Freeman来访并做学术报告

    201363日,哈佛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Richard B. Freeman应邀访问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并进行以知识全球化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澳洲国立大学Luigi Tomba研究员来中心讲学

     20131128日下午,澳洲国立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Luigi Tomba为我中心师生作了主题为“Where Does the City Begin? Contending Views of Chinese Urbanization(城市从何而来——中国城市化的论辩)”的讲座。

四、人才培养

本年度基地引进法学方向青年学术骨干曹旭东博士,增补了基地在该研究方向的实力。张光南副教授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基金的资助,前往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张光南副教授被列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校级培养对象。

本年度共有22名硕士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中心新增西方经济学博士点,基地参与组建的港澳与内地发展合作协同创新中心将在西方经济学、社会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产业组织与管理四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全面实现多科学、跨校导师的联合培养模式。

 基地与澳门理工学院联合招收科研博士后,这国内第一家与境外高校联合招收博士后的机构,今年首届招收的两名博士后已进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

五、资料信息建设

    作为港澳珠三角文献的特藏馆,港澳珠三角资料室收藏有粤港澳研究成果、粤港澳出版物及其它粤港澳研究文献1万多册。统计资料的收集范围包括港澳地区、广东省的21个地级市、部分县市(区)以及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其它地区。馆藏文献还包括港澳特区政府统计局提供的各类社会、经济等统计资料,珠三角地区各市政府调研报告和其他内部资料。此外,本资料室还收藏有供研究和教学之用的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中英文图书,订购了港澳跟踪研究之专题数据库——慧科信息。

为适应图书管理工作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基地资料室启用了适合小型图书馆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s),目前已在图书编目、典藏及流通等工作流程中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提高了文献的加工处理和检索速度,促进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制度化。

中心坚持主办学术期刊《当代港澳研究》,该刊是最早创办的港澳研究学术刊物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港澳研究专题刊物,是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的唯一公开渠道。2013年,《当代港澳研究》获得广东省政府提供的“发展港澳珠三角区域研究学术刊物”资助,现已向高校社科评价中心提出申请,希望进入CSSCI来源集刊行列。刊登于《当代港澳研究》的多篇文章先后为人大复印资料《台、港、澳研究》等分册转载。近年来转载情况如下:

5 《当代港澳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情况一览表

序号

作者

被引文献篇名

1

陈广汉

《香港基本法》与香港经济制度

2

左连村

澳门在广东与拉丁语系国家经贸合作中的平台作用

3

夏循祥

香港“七一”与“一国两制”

4

雷杰

市场、权威和儒家主义的结合——简述香港福利体制的特征

5

谢四德

文献综述视角下澳门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6

陈广汉

粤港澳合作制度变迁动力研究

7

陈广汉

中国内地消费者对香港产品和服务需求分析

8

陈丽君

香港政党政治的特点研究

9

曾文辉

香港行政主导问题研究

10

黎熙元

澳门博彩业开放与澳门社会结构变动

11

陈丽君

回归后港人价值观念变化及其特点与启示

12

郭天武

论中央授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

13

孟庆顺

“一国两制”与港人民主观念的发展

14

邓树雄

20世纪60年代的“放任主义”到70年代的“积极不干预主义”:历史回顾与分析

15

陈丽君

讨论香港政治生态现状、特点及其原因

注:人大复印资料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 是国内权威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专题文献资料库之一。

 

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本中心将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改革的需要,凝练研究方向,突显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特色。在前期成果积累基础上,借助2011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契机,聚焦“CEPA实施与港澳国际竞争力”、“政制发展与特区政府管治效能”、“‘一国两制’实践与未来发展”、“‘双普选’与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分化与人心回归”等主攻领域,在此基础上,按方向规划项目,确保各个方向共创优势和特色,成为具有专业优势和国际影响的港澳珠三角区域研究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2014年,基地将努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科学研究

中心来年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整合本领域港澳与内地的主要研究力量,协同内地与港澳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学科研究,提出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理论与方案,将中心建设成为“港澳问题研究智库”,为国家港澳问题战略决策和推动港澳地区繁荣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此外,做好新一轮“985工程”四期和“211工程”四期的申报工作,并在三期累积的基础上建设港澳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港澳与内发合作发展数据库,为港澳研究提供持续性研究资源。

 

咨询与服务

在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基地将继续淡化学科,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将不断提升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与理论支撑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研究报告的质量,提高研究报告为政府采用、批示的数量和级别。在原有《港澳情况通讯》系列咨询报告的基础上,继续长期跟踪港澳经济、社会研究,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持续性的政策建议。基地将继续组编《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发动珠三角各城市及港澳地区各高校的研究力量,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角度深入探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提升珠三角地区的竞争力作出贡献。

 

合作交流

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基地将继续主办系列的研讨会和“港澳论坛”。基地将发挥“港澳论坛”交流平台作用,邀请更多港澳学界、政界人士共同探讨港澳珠三角区域问题。充分利用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平台邀请一批国际一流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合作研究;积极派出专兼职人员和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各种高层次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国家、学校以及国外各种渠道,资助专职研究人员出国进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等,同时邀请一批国际知名专家前来为中心的研究生开设系列讲座。基地属下的“中山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彩研究中心”将继续在境内外招收博彩研究博士后两名,派往澳门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博彩研究专业人才。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好西方经济学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并与协同单位积极联系,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开阔他们的视野,支持博士生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

 

资料信息建设

充分利用教育部认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资料建设费,继续加强我中心的资料室建设,继续订购港澳跟踪研究之专题数据库——慧科信息和港澳台研究相关的书籍。编辑出版《当代港澳研究》和《大珠三角论坛》学术期刊4期,争取进入CSSCI期刊阵列,为基地科研和学术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继续提升刊文的质量,进一步突出反映本基地的学术特色和优势方向。

 

管理入口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2010-2016©HKMAC All rights reserved | 制作单位: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