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成果简报
(2009年下半年)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获得科立项52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3项;港澳政府委托项目4项;省市政府项目21项;校级项目12项;总资助金额不少于430万。
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中心科研人员出版著作15本,发表论文60篇,提交咨询报告27份,共发表学术成果102项。其中,论文包括发表在学术期刊的论文32篇,论文集论文或会议论文14篇,报刊理论版论文14篇。
2009年7月至10月,在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的带领下,中心全体研究人员集体攻关《着眼长远、科学规划、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与发展》课题。该课题由中央下达,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直接委托,是广东省政府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重要举措。
研究报告通过对香港各大支柱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详细考察,撰写了30万字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分析了香港经济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存在问题,提出了香港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思路,认为应该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如发展金融业,巩固国际贸易中心地位,提升物流业,发展专业服务和旅游业等等。研究报告最后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提供了8条政策性建议,包括支持香港建设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支持粤港推动合作事宜的自主协商范围;清理将香港视同外资的法规;允许香港著名高校在广东独立办学等等。
该研究报告在研讨会议中,多次获得广东省政府有关机构的高度评价。目前,研究报告的全文正呈送中央政府领导审阅。
2009年8月11日,《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澳门理工学院举行。该研究受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委托,由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陈广汉教授主持、袁持平副教授、张光南博士、张应武、程小军、王翔、李小瑛、韦惠惠等参与完成。
该研究从人力资本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澳门高等教育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未来10年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在成果发布会上,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陈广汉教授认为,澳门必须建立具备国际水准和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基地,才能支持澳门国际城市地位,推动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发展。
研究成果受到粤澳社会各界的关注。澳门电视台及各大报刊对研究成果的发布作了大篇幅的报道。
4. 陈广汉教授获得第二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09年9月28日,由澳门基金会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揭晓,根据《第二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章程》的规定,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程序,评审委员共评出优秀成果50项。
其中,我中心陈广汉教授主编的《港澳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与制度创新》获得著作类二等奖。我校共有4项成果获奖,包括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陈广汉教授此前也曾获此奖项的论文类一等奖(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5年)
等级
|
成果
|
成果名称
|
作者
|
出版机构及时间
|
二等
|
著作
|
港澳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与制度创新
|
陈广汉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04
|
根据《教育部关于颁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教社科〔2009〕5号),我基地人员蒋廉雄副教授发表在《管理世界》(2007年第4期)的论文《管理公平:转型社会中的“文化偏向”效应及其发生机制》论文类三等奖。中山大学共有18 项成果获得奖励,管理学及经济学共获得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