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追踪

周八骏 | 温和与激进反对派的界线

         820日黄成智、狄志远、周奕希、陈家伟在《明报》「观点」版所发表的《一国两制是我们的前提》(简称狄文),和821日叶健民在《明报》「观点」版所发表的《想象未来不能没有中国因素考虑》(简称叶文),是两篇应予注意的文章。

 

接受一国两制前提

叶健民是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新力量网络研究总监,属于亲「泛民主派」的思想者。作为思想者,叶健民在文章中尖锐地揭示所谓「温和泛民主派」与「激进泛民主派」其实是「殊途同归」。他指出「温和与激进路线在手法上固然大相径庭,但两种策略的成败关键,也在于一个假设,就是说到最后,北京始终希望特区能长治久安,局面稳定。」他认为,「泛民主派」必须承认一个基本事实,即香港的前途离不开国家。因此,无论「温和」还是「激进」,关于香港前途的任何设计,都必须正确判断中央对香港的基本方针。叶文警告「本土论」者,主张香港「命运自主」,已触及了领土完整、主权尊严与国家安全等根本战略利益,寄希望于若干西方国家支持而与中央对抗是不切实际的。

相比较,黄成智、狄志远、周奕希、陈家伟等4人正在探索所谓香港政治的「第三条道路」。作为「泛民主派」中的行动者,他们对反对派的政治困境看得更明白。无论态度「温和」还是「激进」,反对派的共同立场,是企图将香港制度挣脱或超越「一国」。即使有些人愿意与中央沟通,也不愿承认香港的前途和命运系于国家。所以,黄文明确宣示:「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我们的前提」,「接受基本法的宪制性的地位,表示我们亦接受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应予鼓励的态度。

黄文、叶文相继发表,反映「后政改」期反对派阵营思想分歧深化。它们的积极意义是,在反对派政治团体和亲反对派公共知识分子中,政治务实主义开始向政治空想主义挑战。

政治务实主义抬头

长期以来,反对派一直以占据了所谓政治道德高地自诩。在普选行政长官一役中,在反对派内部,「公民提名」之所以盖过「政党提名」更压倒「三轨制」,一群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竟然成为「占中」的实际领导者,凭借的就是所谓政治道德力量。但是,实践证明,反对派的政治道德观严重脱离香港政治现实,沦落为政治空想主义。

叶文和黄文措辞有所差异,表达的个人情感不相同,但是,都承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现实——香港不可能脱离国家。在这样的意义上,它们代表反对派中正在上升的政治务实主义,即真正「温和派」。相比较,黄文在政治务实主义上领先于叶文。

叶文对于中央关于香港的基本方针的理解是欠友善的。叶文称:「即使我们名义上可能依然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假如北京认为一国原则已荡然无存或有名无实,而这只会生金蛋的鹅也再不能据为己用,她自然会摒弃所有自我约束,也必然会粗暴地向香港施压。」这就把中央关爱香港之心完全误会了。中央关于「一国两制」的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也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岂能将二者相割裂?

叶黄文称:「一国两制下的中港关系是复杂而多层次,加上18年来中国和香港各自的发展,很多事情根本是制订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时无法可以想象得到的。」「任何简单全面地拥戴或抗拒一国两制下的中港关系,都无视香港的真实处境。只有面对一国两制下的中港关系的现实处境,才能处理一国两制下的矛盾和冲突。中港关系才能健康的发展。事实上,不管我们喜欢与否,18年来,中港两地各方面的交流频繁,我们根本不能再以过去自保的心态去处理香港的事情。现实地说,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中国的香港,但我们也确信,一个没有拥有香港价值的香港,也是中国的损失。」这就是比较平实的观点。

叶健民是具一定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愿他更务实地探索反对派思想理论困惑。黄成智等有志寻找「第三条道路」,愿他们坚持政治务实主义找到正确归宿。

 

本文原载于《香港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