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追踪
曹二宝 | 中央智囊:香港应抓住国家资本输出机会
近期,“以一国两制为志业”专题讲座日前在北京大学举行。曹二宝作为主讲嘉宾,以亲历者身份分享一国两制实践,国家几代领导人处理香港问题的思路,香港与内地相连的重大历程,以及香港战略转型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饶戈平担任此次讲座主持人。
曹二宝表示,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中国各党派在实践上最早、最深刻、也最成功地处理了香港地区的特殊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对香港在国家全局中的特殊认识,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成熟于抗战时期。1946年,毛泽东曾面对西方记者回答当时中共对香港的态度,第一,不提出立即归还的要求,第二,中国这么大都管不好,不急于收回香港这个“小地方”,第三,以后同过协商收回香港。
曹二宝说,抗战第一阶段,八路军在港办事处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帮助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大同盟产生。第二阶段,香港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国际援助的主要渠道。当时的港九纵队还为盟军抗击日本提供重要情报,英军非常肯定港九纵队的贡献。抗战第三阶段,毛泽东决定不提出立即归还香港的要求,命令港九纵队撤出香港,同时同意在香港设立新华社香港分社,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香港政策发生改变。
曹二宝提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是现在中联办的前身。以上历史说明,中国共产党非常清晰香港的作用,与英国的合作也是有基础的。同时,香港在解放初期成为文化人士集中的地方,现在的八大民主党派中的六大党派的总部当时均设在香港。共产党的一个决策两个部署非常有谋略,用全局观清楚了解当时香港的特殊性,并展开长期部署。
曹二宝强调,根据时任总理周恩来解释,“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针,即不要等待想香港的解放,要按照英国继续统治香港来布置工作。中国内地曾主动具体措施关怀香港同胞,如东江水利枢纽工程、菜篮子工程、三趟车工程,大陆也主张把香港作为外汇基地。“一国两制”指的是收回、管理、建设香港。
曹二宝说,这两个方针都属于顶层设计,区别是前提和重点不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前提是不收回香港,“一国两制”方针前提是收回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重点在利用,“一国两制”重点在管理。二者也拥有共同点,都是求大同,存大异,具有国际视野和全局观念,是大的战略,都以香港不能成为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基地作为底线思维。
曹二宝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与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总目标背景下,香港现在面临大的历史机遇。中国现从资本输入国向资本输出国转移,这样的重大转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站略部署,是从世界走向中国转向中国走向世界,使中国国家利益走出领海领空。
曹二宝认为,现在正是香港实现久拖不决的经济转型,明确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方向,再创辉煌的历史机遇。很多港人认为自己被边缘化,被整个世界越拉越远。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回归后,港人没有收到红利。如果香港能够抓住国家资本输出的机会,经济会得到强大生命力。
本文原载于多维新闻